浅析PM2.5检测标准的制定 |
20131月9日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相继陷入严重的雾霾(mái)和感染天气中。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至黄色预警,环保部门数据则显示,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1月13日,雾霆继续在我国大范围弥漫,当日上午10时甚至发布了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 相关(related)研究表明,PM2.5是灰霾天的罪魁祸首,并151 PM2.5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城市大气的首要污染物,是大气气溶胶研究的热,汽和前沿。但由于PM2.5的组成复杂且多变,因而其来源解析、检侧现状以及量值溯源(trace to the source)体系等就成为科学研究和专业应用的基础和关键(解释:比喻事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气环境中,PM2.5由直接排入空气中的一次微粒和空气中的气态感染物通过化学转化生成的二次微粒组成,属于二次生成的复合型污染物。扬州空气检测新装修或新进家具的房子尽量通风。检测时,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门窗关闭1小时后进行检测,“氡气”则应在对外门窗关闭1小时后进行检测;对采用中央空调的,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检测。在一次微粒中,微粒主要由尘土性微粒和由植物及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碳黑(有机碳)粒子两大类组成。在一次微粒的各个来源中,PM2.5所占的比例相差较大,道路扬尘与建筑扬尘以粗颗粒为主,由燃烧产生的颗粒则以PM2.5为主。在城市的一次粒子中,由燃烧产生的碳黑(有机碳)粒子尽管在大气气溶胶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超过20%,但其对可见光有着强烈的吸光效应,应给予重视。 一、PM2.5的化学构成 PM2.5的成分复杂,主要成分是元素碳、有机碳化合物、硫酸(化学式:H2SO4)盐、氨氮水(Nitric acid)盐、钱盐。扬州环境检测中心是通过对人类和环境有影响的各种物质的含量、排放量的检测,跟踪环境质量的变化,确定环境质量水平,为环境管理、污染治理等工作提供基础和保证。简单地说,了解环境水平,进行环境监测,是开展一切环境工作的前提。其他常见的成分包括各种金属元素,既有钠(Sodium)、镁、钙(Ca)、铝、铁等地壳中含量丰富的元素,又有铅(外观:带蓝色的银白色)、锌(Zinc)、砷、镐、铜等主要源自人类污染的重金属元素。当吸入人体时,主要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包括呼吸道受刺激、咳嗽、呼吸困难、降低肺功能、加重哮喘,甚至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心律失常、非致命性的心胜病、心肺病等患者寿命进一步缩短。老人、小孩以及心肺疾病患者是PM2.5污染的敏感(感觉敏锐)人群,故危害性很大。 二、PM2.5检测标准评价 选择(xuanze)PM2.5检测标准的评价选择可以遵循以下几点(供参考):1.用相同的方法(仪器检测原理),使用国内外不同厂家的仪器对PM2.5进行监测,对量值统一情况(Condition)进行评价。2.若相同原理的仪器量值统一情况较好,再横向比较,用不同方法(仪器检测原理)的仪器对PM2.5进行监测,并对量值统一J情况进行评价。3.对PM2.5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例如使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和尘埃粒子计数器等仪器对其定性定量等。通过(tōng guò)上述阐述,我们可以看出,对于PM2.5计量溯源(trace to the source)性的研究集中在如何正确分离颗粒悬浮物方面,即切割器效率评价研究。(未完待续) 三、国内PM2.5检测标准的制定 12月5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征求公众意见截止,新标准拟于全面实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区及9个城市群可能会被强制要求先行监测并公布PM2.5的数据。 首先,就PM2.5本身来说,中国大气中的PM2.5浓度和成分就与美国、日本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PM2.5的易感性(龄结构、遗传差异等)也有差别,如欧美国家高龄老人口较多,易感人群比例相应会高于中国。 其次,PM2.5事件表面上看是环境问题,但实际上也是经济(jīng jì)问题。从经济发展阶段来说,美国、日本都是处于后工业化时代的发达国家.现阶段环境问题对其经济社会影响较小,而中国则正处于工业化发展时代,面临的环境压力大得多。拿资金投入来说,日本治理PM2.5的成本大约是每人每(10002000)美元,在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应该在考虑民众经济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力争做到治理资金利用效率最大化。 目前,国外的PM2.5基准信息内容远不能满足我国需求,相关出版物和文献信息也很缺乏,我国PM2.5检测(检查并测试)研究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扬州甲醛检测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或仪器,对空气、水、食品、衣物等含有的甲醛做定量检测。迄今为止,还没有基于完整科学理论和足量实测数据支持的空气颗粒物环境质量基准文件,PM2.5污染特征与健康危害关系的科学数据的缺乏,导致制定环境标准的科学依据不够充分,不能给出PM2.5对生态系统和人群健康的风险(risk)量值。缺乏有关PM2.5污染的基础数据和信息,如污染水平、时空变化、理化特性、来源等监测、检测和相关研究资料;PM2.5污染特征与健康危害关系的科学证据不足;我国PM2.5理化特征和人群遗传背景与欧美存在较大差异.制定相关检测标准和防治对策时不能照搬国外研究成果;环境标准体系缺乏一套基于完整科学理论和足量实测数据支持的PM2.5环境质量基准体系作为科技支撑。因此,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环境健康、生态毒理等基础研究以及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相对滞后。 由于以上原因,故在PM2.5研究(research)方面,缺乏更精密的方法和更灵敏的效应指标,难以准确确定PM2.5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influence)的阈值,很难得到PM2.5浓度及其组分与特定的健康水平之间的定量关系。 四、对于PM2.5的全面控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consider) 1.感染源数据(data)的调查与分析中应重视二次微粒的影响因素(factor)我国现有的大气污染源数据调查已开始从酸性气溶胶(酸雨)生成的角度对前体物SOz和NOX进行统计和控制,还应从二次微粒转化的角度对前体物SOZ,NOX和NH。进行调查分析,以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污染源统计模式。 2.在重视单项污染物指标(如SOz的浓度指标与总量控制(control)指标)达标的基础上,同时关注一次污染物转化为二次污染物,以及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之间产生的对能见度和人体健康的累积效应等综合性(integrity)指标。 3.重视PM2.5的研究PM2.5的研究是我国大气污染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今后的研究应对PM2.5的基本组成与累积途径等进行系统(system)、细致的分析,为研究并有效控制(control)PM2.5打下坚实基础。
|
|
上一条:浅析建筑物室内空气品质 下一条:浅谈食品检测机构如何实施实验室内部审核 |